(转载)典故狂魔钱钟书,《谈艺录》序言典故全解析

顾清辞Kai:

都说辛弃疾喜欢掉书袋,然而跟用典狂魔钱钟书相比,完全是小巫见大巫啊。钱钟书的《谈艺录》序言500个字,几乎句句引经据典,都有出处,解析下来几乎有4000字。


我是跪着看完的,大家随意感受一下。


下面不是我写的,我水平完全不够,都是来自网络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正文


按:《钱钟书研究》第一辑,陈子展《论钱钟书》对《谈艺录•序》都进行过注释,今尚未及见。江苏太仓yinyu兄率先发注,四川都江堰市林赶秋君亦为之补充,吾今亦参校补订,尚有余蕴。今大略陈其典故如此,待异日全之。


《谈艺录•序》原文:《談藝錄》一卷,雖賞析之作,而實憂患之書也。始屬稿湘西,甫就其半。養疴返滬,行篋以隨。人事叢脞,未遑附益。既而海水羣飛,淞濱魚爛。予侍親率眷,兵罅偸生。如危幕之燕巢,同枯槐之蟻聚。憂天將壓,避地無之,雖欲出門西向笑而不敢也。銷愁舒憤,述往思來。託無能之詞,遣有涯之日。以匡鼎之説詩解頤,為趙岐之亂思係志。掎摭利病,積累遂多。濡墨已乾,殺青尟計。苟六義之未亡,或六丁所勿取;麓藏閣置,以待貞元。時日曷喪,清河可俟。古人固傳心不死,老我而捫舌猶存。方將繼是,復有談焉。凡所考論,頗采“二西”之書,(“ 二西”名本《昭代叢書》甲集《西方要紀•小引》、《鮚埼亭詩集》卷八《二西詩》。) 以供三隅之反。蓋取資異國,豈徒色樂器用 ;流布四方,可徵氣澤芳臭。故李斯上書,有逐客之諫;鄭君序譜,曰“旁行以觀”。東海西海,心理攸同;南學北學,道術未裂。雖宣尼書不過拔提河,每同《七音略序》所慨;而西來意即名“東土法”,堪譬《借根方説》之言。非作調人,稍通騎驛。附説若干事,則《史通•補註》篇固云:“除煩則意有所恡,畢載則言有所妨;遂乃定彼榛楛,列為子註。”蕭志離亂,羊記伽籃,遺意足師,祖構有據。余既自嘆顓愚,深慚家學,重之喪亂,圖籍無存。未耄善忘,不醉多謬;蓄疑莫解,考異罕由。乃得李丈拔可、徐丈森玉、李先生玄伯、徐君調孚、陳君麟瑞、李君健吾、徐君承謨、顧君起潛、鄭君朝宗、周君節之,或錄文相郵,或發篋而授。皆指饋貧之囷,不索借書之瓻。并書以志仁人嘉惠云爾。壬午中元日鍾書自記。


典故解析:


人事丛脞——《书•益稷》:“元首叢脞哉,股肱惰哉,萬事墮哉。”孔传:“叢脞,細碎無大略。”


海水群飞——《文选•扬雄<剧秦美新>》:“神歇靈繹,海水羣飛。”李善注:“海水,喻萬民;羣飛,言亂。”)


淞滨鱼烂——《公羊传•僖公十九年》:“梁亡。此未有伐者。其言梁亡何?自亡也。其自亡奈何?鱼烂而亡也。”


危幕之燕巢——《左传•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夫子之在此也,犹燕之巢于幕上。”


枯槐之蚁聚——《南柯梦》记有槐安国蚁民,喻国弱民微。元好问《眼中》诗:“枯槐聚蚁无多地,秋水鸣蛙自一天。”


忧天将压——《列子•天瑞》:“杞国有人,忧天地崩坠,身亡所寄,废寝食者。”


避地无之——《汉书•叙传上》:“ 始皇之末, 班壹避墬於 楼烦 ,致马牛羊数千羣。”, 颜师古 注:“墬,古地字。”


出门西向笑而不敢也——桓谭《新论-祛蔽》引谚语:“人闻长安乐,则出门而西向笑;知肉味美,则对屠门而大嚼。”


述往思來——《太史公自序》:“此人皆意有所郁结,不得通其道也,故述往事,思来者。”


遣有涯之日——《庄子•养生主》: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亦可参观《管锥编》第四册第1433页:郑氏(郑文焯)谓“不为无益之事,何以悦有涯之生”,见诸陶弘景“上梁武帝论书”,似误,卷四六(案指《全梁文》)《与梁武帝启》七首初无此也。两语历代称引,实出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卷二论鉴识、收藏、购求、阅玩一节:“既而叹曰:‘若复不为无益之事,则安能悦有涯之生!’是以爱好愈笃,近于成癖。”陈师道《后山诗集》卷一二《题明发高轩过图》:“晚知书画真有益,却悔岁月来无多”,即反用张语;贾似道好收藏,名其堂曰“悦生”,《说郛》卷十二采贾氏杂记曰《悦生堂随钞》,取意亦本张语。然董其昌《容台集•诗集》卷四《仿李营丘寒山图•序》云:“余结念泉石,薄于宦情,则得画道之助。陶隐居云:‘若不为无益之事,何以悦有涯之生!’千古同情,惟予独信,非可向俗人道也”;早误主名。李葆恂《义州李氏丛刊七种》中《无益有益斋论书诗》自序,亦沿误以为陶氏语。郑氏传讹而坐实之。项鸿祚《忆云词》丙稿自序:“嗟乎!不为无益之事,何以遣有涯之生!时异景迁,结习不改”;变收鉴书画为 写作词章,又易“悦”为“遣”,意较凄婉矣。


以匡鼎之说诗解颐——《汉书•匡衡传》:“諸儒爲之語曰:‘無説《詩》, 匡鼎來; 匡説《詩》,解人頤’。”


为赵岐之乱思系志——趙歧《孟子題辭》:“聊欲系志於翰墨,得以亂思遺老也”,焦氏《正義》:“音義云:張云:亂,治也,思,去聲,按思謂憂思也,著書明道,則可治其憂思”。 岐字邠卿,京兆长陵(今陕西咸阳)人,少明经,有才艺,作《孟子章句》等。


掎摭利病——形容品评优劣好坏。魏•曹植《与杨德祖书》:“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,而好诋呵文章,掎摭利病。”


苟六义之未亡——《诗•大序》:“故诗有六义焉:一曰风,二曰赋,三曰比,四曰兴,五曰雅,六曰颂。” 诗之六义,用以风劝教化。


或六丁所勿取——《后汉书•梁节王畅传》:“从官卞忌自言能使六丁。” 李贤注:“六丁,谓六甲中丁神也。若甲子旬中,则丁卯为神,甲寅旬中,则丁巳为神之类也。役使之法,先斋戒,然后其神至,可使致远方物及知吉凶也。”《庾开府集笺注》云:陶弘景作书泄露天机,上帝命六丁摄取,封藏天上。韩愈《调张籍》诗云:“平生千万篇,金薤垂琳琅。仙官敕六丁,雷电下取将。”


麓藏阁置——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仆诚以著此书,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,通邑大都,则仆偿前辱之现,虽万被戮,岂有悔哉。”


以待贞元——《文公易说》卷七:“先生(按指朱熹)曰:‘……元亨利贞:元是萌芽初时,亨是长枝叶的,利是成遂时,贞是结实归宿处。下梢若无这归宿处,便也无这元了。惟有这归宿处,元又从此起。元了又贞,贞了又元,万古只如此循环无穷……’”贞元即贞下起元。《易•乾》:‘元、亨、利、贞。’朱熹比作春、夏、秋、冬。贞下起元,好比冬尽春回,喻好转。


时日曷丧——《书•汤誓》“有众率怠,弗协,曰:‘时日曷丧,予及汝皆亡!’”孔传:“众下相率为怠情,不与上和合,比桀于日,曰:‘是日何时丧,我与汝俱亡!’欲杀身以丧桀。”


清河可俟——唐•郑锡《日中有王子赋》:“河清海晏,时和岁丰。”又,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九十回:诚所谓河清海晏,太平之世界也。


古人固传心不死——按:《庄子-田子方》云:“夫哀莫大于心死,而人死亦次之”。


老我而扪舌犹存——《诗•大雅•抑》:“莫捫朕舌。” 刘向《说苑-敬慎》载:“韩平子问于叔向曰:“刚与柔孰坚?”对曰:“臣年八十矣,齿再堕而舌尚存,老聃有言曰:‘天下之至柔,驰骋乎天下之至坚。’又曰:‘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刚强;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因此观之,柔弱者生之徒也,刚强者死之徒也。’”《刘西陂集》有诗《暮春遣小价还家二首》云:”休言身易老,但指舌犹存。”


颇采“二西”之书——作者自注:“二西”名本《昭代叢書》甲集《西方要紀•小引》、《鮚埼亭詩集》卷八《二西詩》。


以供三隅之反——《论语》:“不愤不咎,不悱不发。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

取資異國,豈徒色樂器用——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臣闻吏议逐客,窃以为过矣!……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,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,犀象之器不为玩好,郑、卫之女不充后宫,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,江南金锡不为用,西蜀丹青不为采。……然则是所重者,在乎色乐珠玉,而所轻者,在乎人民也。”


流布四方,可徵氣澤芳臭——郑康成《诗谱序》云:“欲知源流清浊之所处,则循其上下而省之;欲知风化芳臭气泽之所及,则旁行以观之。”


東海西海,心理攸同——《陆象山集》曰:“东海有圣人出焉,此心同也,此理同也;西海有圣人出焉,此心同也,此理同也。”


南學北學,道術未裂——《北史•儒林传》曰:“大抵南北所为章句,好尚互有不同。江左,《周易》则王辅嗣,《尚书》则孔安国,《左传》则杜元凯。河洛,《左传》则服子慎,《尚书》、《周易》则郑康成。《诗》则并主于毛公,《礼》则同遵于郑氏。南人约简,得其英华;北学深芜,穷其枝叶。考其终始,要其会归,其立身成名,殊方同致矣。” 道術未裂,反用《庄子•天下》“道术将为天下裂”。


雖宣尼書不過拔提河,每同《七音略序》所慨——宣尼,汉平帝元始元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,后因称孔子为宣尼。拔提河,金沙池也。《文选-头陀寺碑文》云“然後拂衣雙樹,脫屣金沙”,金沙即拔提河也,《涅磐经》亦有记。宋圜悟克勤《碧岩录》第九十二则云:“世尊未拈花已前,早有这个消息,始从鹿野苑,终至拔提河,几曾用著金刚王宝剑。”郑樵《通志•七音序》云: “今宣尼之书自中国而东则朝鲜,西则凉夏,南则交阯,北则朔易,皆吾故封也。故封之外,其书不通,何瞿昙之书能入诸夏,而宣尼之书不能至跋提河,声音之道有障阂耳,此后学之罪也。”又曰:“臣初得《七音韵鉴》,一唱而三叹!胡僧有此妙义,而儒者未之闻。……七音之韵起自西域,流入中夏。”


而西來意即名“東土法”,堪譬《借根方説》之言———《景德传灯录》云:“问:如何是祖师西来意,曰:东土不曾逢。”又“问,如何是和尚西来意?师曰我不曾到西天。曰,如何是学人西来意,师曰汝在东土多少时。”《元曲选》有云:“身虽在东土,居心自解西来意。”《杂剧三集》云:“参透了声音妙理,打和就禅家密谛,须知道东土书早就是了西来意。”明顾起纶《国雅品•士品一》:“(张司丞来仪﹞《送僧还日本》云:‘杖锡去随缘,乡山在日边。遍参东土法,顿悟上乘禪。’”“借根方说”出自《清史稿•列传二百九十三》畴人一:“明代算家,不解立天元术,瑴成谓立天元一即西法之借根方,其说曰;“尝读授时历草求弦矢之法,先立天元一为矢,而元学士李冶所著测圜海镜,亦用天元一立算。传写鲁鱼,算式讹舛,殊不易读。明唐荆川、顾箬溪两公互相推重,自谓得此中三昧。荆川之说曰:‘艺士著书,往往以秘其机为奇,所谓天元一云尔,如积求之云尔,漫不省其为何语。’而箬溪则言:‘细考测圜海镜,如求城径,即以二百四十为天元,半径即以一百二十为天元,即知其数,何用算为?似不必立可也。’二公之言如此,余于顾说颇不谓然,而无以解也。后供奉内廷,蒙圣祖仁皇帝授以借根之法,且谕曰:‘西人名此书为阿尔热八达,译言东来法也。’敬受而读之,其法神妙,诚算法之指南,而窃疑天元一之术颇与相似。复取授时历草观之,乃焕然冰释,殆名异而实同,非徒似之而已。”


遂乃定彼榛楛——《文选•陆机<文赋>》:“彼榛楛之勿翦,亦蒙榮於集翠。”李善注:“榛楛,喻庸音也。以珠玉之句既存,故榛楛之辭亦美。”此喻平庸之物。


萧志离乱——萧世怡撰《淮海乱离志》四卷,叙梁末侯景之乱。


羊记伽蓝——杨炫之撰《洛阳伽蓝记》。杨炫之,北魏散文家。杨或作阳,又误作羊,元魏北平(河北满城)人。史通及晁公武之读书志中误作羊炫之。


未耄善忘——。《礼记 • 曲礼》曰:“八十九十曰耄”。《礼记正义》註:耄,惛忘也。。《春秋传》曰:“谓老将知,耄又及之。”


不醉多谬——陶渊明《饮酒》第二十首:“但恨多谬误,君当恕醉人。”


皆指馈贫之囷——《三国志•吴志•鲁肃传》:“ 周瑜爲居巢長,將數百人故過候肅,并求资糧。肅家有兩囷米,各三千斛。肅乃指一囷與周瑜。”喻慷慨资助。


不索借书之瓻——《集韵》“瓻”字注云:“古以借书,借书馈酒一瓻,还书亦馈酒一瓻”。瓻,盛酒四升,酒器也。是以瓻盛酒送藏书家,冀其乐于借也。


 

评论
热度(37)

© ❤Cynthia's Life❤ / Powered by LOFTER